上博即将撤展,此画15年一见
上海博物馆藏赵佶《柳鸦芦雁图》,纸本淡设色,纵34厘米,橫223.2厘米,前后共二段。2017年10月21日—2018年1月21日,这件作品在上博展出,这是自2002年以来的再次露面,距今已有15年。
-罕见的“半真半假”名画-
此卷在画面上呈前后两段,前半段描绘粗壮的柳树和数只栖息于柳枝上寒鸦;后半段则描绘了四只野雁在河塘边饮水,四周有芦草、蓼花等配景。画境明净舒展,显示出一派秋高气爽的气息。而这件作品最独特的地方在于它存在“半真半伪”的情况,曾对不少早期画作存在分歧的谢稚柳、徐邦达两位先生对这张作品的意见却非常统一:此图前半段“柳鸦”部分为赵佶的亲笔,而后半段的“芦雁”不是他的真笔。(当然,事实上,学术界也有其他看法,如杨仁恺先生便认为前后两段均为真迹。)
谢稚柳在其主编的《中国书画鉴定》中阐述了他的看法:“《柳鸦图》卷,此图原有两段,前为‘柳鸦’,后为‘芦雁’,名《柳鸦芦雁图》,但后段“芦雁”被鉴定为假,而前段‘芦雁’则无论从用笔、用墨及神韵看都是赵佶亲笔无疑。”
而徐邦达在《古书画伪讹考辨》中作了更详细的论述:“《柳鸦图》......风格高华,应是赵佶亲笔代表杰作......《芦雁图》接纸上作,二图纸质相近,但后纸较黄,应非一种物。画法大致和《柳鸦》差不多,但细看用笔有异。”徐先生的论述最为详细,从中可知,原来后半段的芦雁与前半段的柳鸦并不是画在同一张纸上的,而是画在后接的纸上,这张后接的纸色较深。(在《中国绘画名品》中,我们尤其注意到两张纸色调的不同,并做了精确的还原)徐先生猜测在古代,好事者可能将完整的真迹一分为二,以作两卷出售。如此,则应当还有一卷“柳鸦”伪,而“芦雁”真的卷子,只是未能流传下来。
-柳树 太湖石 芦雁 蓼花-
除了真伪鉴定之外,关于画作本身,亦有不少值得仔细研究品味的细节。
首先是前半段的柳树部分,画中柳树的干部以小块墨渍出树皮,以表现其粗糙的质感。画法当先在树干处通染上一层淡墨,等淡墨干后,再以浓墨依树干的组织结构、凹凸转折,渍染出树皮,再染以一层淡淡的赭石。树干处还画有树洞与疤结,显得玲珑剔透。而赵佶的另一件名作《祥龙石图》(此图可能是画院画师的代笔之作),描绘了一块玲珑剔透的太湖石,除了造型的精巧别致外,由于长期受到湖水刷洗,画面中的太湖石显示出一种坑坑挖挖而又潮湿光滑的质感。从中,可见在赵佶的艺术理念中,对物象质感的把握,显然已经上升到与造型、笔墨、构图同等重要的地位。
《柳鸦芦雁图》
《祥龙石图》
其次,后半段的“芦雁”部分虽然定为伪作,但水平依然十分高超,与前段的柳鸦部分并未显得十分突兀,徐邦达先生认为是极旧的摹本。只是芦草处用笔稍有火气,而芦雁的羽毛显得有些板刻。关于这点,最早为上海博物馆郑为先生提出。
更为有趣的是,熟悉徽宗画作的朋友,还可以发现此图后半段蓼花的画法与另一件传为赵佶的作品《竹禽图》的竹节部分的十分接近。画中的蓼花,其节既浓又大,以重墨渲染,富有装饰意味。而《竹禽图》的竹节也显得特别的突出,并以浓重的石绿作了渲染,显示出两者的共性。
《柳鸦芦雁图》
《竹禽图》
-跋文中的破绽-
此外,此图卷后共有邓易从、范豫、荣传辰的三段跋文,以及赵秀烈观款,据徐邦达先生的考证,邓、范两跋均伪。徐先生对邓、范两篇伪跋做了详细的分析。有兴趣的读者,可以在《中国绘画名品 柳鸦芦雁图 写生珍禽图》中的递藏部分了解到徐先生是如何细致破解两段伪跋破绽的。
以上内容引自《中国绘画名品》
- About -
中国绘画名品第二辑
赵佶《柳鸦芦雁图》《写生珍禽图》
本社 编
2018年1月
上海书画出版社天猫旗舰店
↓↓ 如 何 进 店 购 书 ↓↓
1.在淘宝、天猫搜索
店铺关键词 上海书画出版社旗舰店
2.复制地址在浏览器
打开 shshcbs.m.tmall.com
营销部咨询电话:021-61229020
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
一键直达上海书画出版社官方微店